皮影戲的表演是藉著一面影窗,利用燈光照射原理和平面映象來表現,將紙偶或皮偶投射出來,配合音樂、唱白來表演戲劇故事。一個皮影戲團的人數大約在四至七人之間,由一人主演兼口白,其余的為助演,負責演奏樂器、幫腔以及變換燈光、道具、布景等。在中國戲劇的發(fā)展史上,皮影戲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戲劇表演。然而,即使皮影戲是中國最早的戲劇表演,在傳統(tǒng)戲劇場上,影戲不過是戲場上皮偶「以假演真,真仍是假」;到底比不得登場人物之「以真演假,假卻當真」,戲之迷人如此,只是虛實之間,庶幾紅氍毯情義流連。與真人戲場相比,平面皮偶只在孤燈幻影下現形,較無法滿足觀眾之寄情和娛樂的需求。然而,對於兒童而言,這小小影窗卻是童稚心靈的大戲場,皮影戲恰巧可以滿足童稚對表演藝術中假人物、真性情的好奇心思和娛樂世界。「兩手托起千秋將;孤燈照出萬古人」的皮影戲,更逞其影留下萬紫千紅予真人造形、衍其事幻做大千世界於粉墨戲場。
皮影戲雖然是平面的藝術造形,郤有著與真人扮演截然不同的觀賞趣味。臺灣皮偶造形大部分為平面單眼側影,尺寸約在八寸至一尺間。皮影戲的演師除了精通前場操演技術,還必須具備其他諸多才能,如寫劇本、唱工、各種角色的口白以及配樂技巧等,此外各家演出的皮影戲偶大多由藝師自行雕刻而成,因此他們也需具備繪畫、雕刻的能力。著名的皮影戲藝師,如復興閣皮影劇團許福能(1923-2002),與東華皮影劇團張德成(1920-1995),二人皆曾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,後者更被教育部遴選重要民族藝術藝師。
參考資料
江武昌〈皮影戲〉,名堂才藝坊http://.mingtong.tw/art/05.htm。皮影戲館http://forestlife.info/Onair/172.htm。http://.yzu.edu.tw/E_news/242/firstnews/bottom.ht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