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892~1948)名曾劬,字大壯,以字行;號壯翁、波外翁、波外居士。1892年生於北京,原籍四川省華陽縣,京師大學堂(北京大學)畢業(yè)。其精通諸子百家,有很深濃的文學修養(yǎng),通法文,尤精詩、文、詞、篆刻和書法等。書法初習虞世南,後出入二王集褚遂良、歐陽通,旁及北碑,博采眾長,卓然成家。篆刻無師自通,初宗皖、浙兩派,30歲後學趙之謙、黃士陵,尤其吸取黃士陵平正勁挺的印風,與齊白石并稱,有「南喬北齊」之稱。1937年任實業(yè)部主任秘書,并即隨部西遷重慶,在四川抗戰(zhàn)時期,人譽其詞、書法、篆刻三絕;戰(zhàn)後,成都華陽特為他樹亭紀念。來臺後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(shù)系講授金石學、臺灣大學國文系講授詞學且擔任系主任,曾與陳匪石商討其《宋詞舉》的修改。著有《波外樂章》、《波外樓詩集》、《喬大壯印集》、《喬大壯書法集》和黃墨谷所輯《喬大壯先生手批周邦彥〈片玉詞〉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