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- 44 年(1955年)臺北縣文獻委員會前往中和市進行調(diào)查,於海山神社上方的平坦部分與墓地區(qū)域發(fā)現(xiàn)古文物遺址,命名為圓山子遺址,其後經(jīng)中央研究院及-大學學者數(shù)次田調(diào),在約22,500平方公尺的范圍內(nèi),地表下20-80公分之間,起出約40余件石器以及30余件陶片。目前該地為員山公園,活動中心及游樂設施多,破壞嚴重,僅南側(cè)墓地區(qū)保存較為完整。
神社的設立是日人治臺的宗教政策的一部份,主要作用在於教化臺人效忠-,特別在昭和9年(西元1934年)-政府推動「神社中心」政策,規(guī)定「一街莊一社」,要求在各地方廣建神社,以作為社會教化中心,不過海山郡內(nèi)僅有海山神社唯一一座神社,有學者推論,此為地方經(jīng)費不足的權宜之計,海山郡的行政中心為板橋街,神社理應設在板橋,但是板橋地勢平坦,無適當?shù)匦谓⑸裆?,因此權宜設於中和莊,而圓山子(今中和市員山公園)海拔16.84公尺,為板橋街與中和莊之間的高地,居高鳥瞰板橋、中和兩大聚落,且有中山路串連,可達信仰統(tǒng)御的教化意象。
海山神社原始面積為10 , 155坪,完工於昭和13年(西元1938年),昭和19年(西元1944年)受皇民化運動的影響,升格為鄉(xiāng)社,祀明治-、大已責命、北白川宮能九親王。海山神社的建筑格局包括本殿、拜殿、社務所、祭器庫、手水舍、鳥居、參道、石階、石燈籠以及狛犬等。-34年(1945年)後海山神社聞始遭到破壞,目前神社的建筑主體已經(jīng)拆除,主殿與拜殿的位置於2001年蓋起中和市立民安活動中心,僅存神社階梯、第三烏居柱礎以及石柱,石柱存於民安活動中心與三峽民宅之中。
參考資料 板橋市志 county.nioerar.edu/i-ge/f0044452/f0044452.pdf
下一篇:白氏先祖草寮舊址(現(xiàn)為王宅)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瀧乃湯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