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答案 1:
每片含有的藥物量稱為“規(guī)格”,比如10mg/片、100mg/片等。對于特定適應癥/人群,藥物劑量是固定的,和廠家欲增加銷量基本無關。 簡單說說我了解的一些原因: 1、1片吃不下哽得慌,非得做成4片。比如口服劑量2g/次,原料+必要的輔料肯定大于2g,一般人都是吃不下的,此時改成2-4片都有可能,每片1g或0.5g,容易多了。 2、可能需要劑量調整,這時做成小規(guī)格,方便病人調整。 3、國內藥品招標時不同規(guī)格是單獨對待的,容易中標,所以很多廠家拼命改規(guī)格。從2011年起,多地招標已經取消了這一條,估計以后亂改會少一些。說到底,這是利益驅動。 4、“國外可以做到一片達到效果的,在國內可能由于工藝研發(fā)的原因而不得不做成多片才能滿足生物等效”。這點從法規(guī)上是不可能的,因為仿制藥要求相同劑量下生物等效。答案 2:
這個問題比較復雜。(1)簡而言之的講,一片藥的組成分為起藥理作用的活性成分(API)和不與人體發(fā)生作用的輔料。輔料的作用是維持API的穩(wěn)定性,并控制活性成分在體內的釋放速度。API需要添加何種輔料,單位API需要添加多少輔料,一方面和API分子的化學性質、穩(wěn)定性有關系,一方面和生產工藝也密不可分。 有時為了達到有效的治療劑量,要求的輔料量是很大的,如果做成一片就有可能造成吞咽困難(特別對小孩和老年人),所以在就干脆把劑量定為一次多片。 有時是為了達到體內特定的溶出度(釋放的速度和程度)而做成多片。 當然也可能是為了方便小孩的劑量。不過一般來說這種都是通過刻痕(藥片過中央刻一兩道橫線)的方式實現的,小孩服用直接把掰成兩份或四份即可。(2)對于中國的情況,國產藥品中仿制藥占絕大多數。仿制藥要求與原研藥(或參照藥)有完全相同的治療效果,需要做生物等效性試驗,即要求證明仿制藥和參照藥在藥代動力學上(準確說是生物利用度上)有同樣的表現。國內的藥物研發(fā)水平不及國外,國外可以做到一片達到效果的,在國內可能由于工藝研發(fā)的原因而不得不做成多片才能滿足生物等效。以上是通俗地講,未免有不準確的地方,可以繼續(xù)探討。答案 3:
3片要你20塊你覺得貴,12片要你20塊讓你感覺好點。<丶`??>??????答案 4:
站在廠家的角度可以認為是為了增加銷量下一篇:如果你是 Tumblr 的創(chuàng)始人,你覺得點點是在抄襲嗎?你會怎么做?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我編輯了一個自動收取ftp空間文件的批處理,遇到了一些錯誤, 請指正。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