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答案 1:
受邀題。此言出自《尚書.舜典》,是其中講典樂中的兩句?!渡袝肥俏覈钤绲氖窌?,舜典記述的是舜時的事,在談到宮廷中樂官該如何依制度主持典樂時,使用了“詩言志,歌詠言“的話,歌詠言中的”詠“,常見的是用”永“,”詠“通”永“。后面還有兩句是”聲依詠,律和聲“。按照前賢從語言流變的考證,詩與志、詩與情可同義通用。孔子又說:”書以道事,詩以達意“,朱光潛解釋說,志與意含有近代語所謂情感,從心理學的角度說,意志與情感不易分開。還有志是指“心所念慮””心意所趣向“等說法,不多說了?!备柙佒尽埃旃鉂撜f:”歌本長言“。此時的詩是用于唱的,不長不足以形成高低長短的腔調(diào)。所以,又有了”聲依詠,律和聲“這兩句的補充,是說這種腔調(diào),也要依一定的規(guī)則來?!对?大序》曰:“詩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為志,發(fā)言為詩,情動于中而形于言。言之不足,故嗟嘆之。嗟嘆之不足,故詠歌之。詠歌之不足,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。情發(fā)于聲;聲成文,謂之音?!罢驗樵娕c歌有如此密切的關(guān)系,再往后就合稱為詩歌了。如果要用今天的話,最簡潔地表述即是:詩是表達愿望的,歌的規(guī)則有助于這種愿望的表達,同時也受其制約,這樣唱起來,就更動人了。但是由于語言的流變,表達內(nèi)容的增加,用其舊規(guī)則,會制約表達,后來便了更自由一些的詞,有了詞牌,當然能用于唱。再后來,有了新詩,主要在于看,而非用于誦唱,也無所謂詩詞之分了。新詩中,從有標點,到不要標點,到更自由的長短句搭配,到一句詩中,有若干空格,以適應情緒節(jié)奏的變化。從空格獨立出來的幾個字中,突出相對獨立的意象,使情緒的表達與句式一致。舊體詩詞與新詩等,習得者各有所好,自得其樂。我個人倒是覺得,今人如愛好寫詩,寫新詩,更易于表達今人的情感。答案 2:
我個人理解,歌是貴族的歌,貴族無悠,故而直放;詩是仕人的詩,仕人多思,故而周折。答案 3:
出自《尚書》。其中“詩言志”被朱自清先生認為是-歷代詩論的“開山綱領(lǐng)”,對于后世的文學有著重大影響。我們首先簡單看下這種傾向的負面影響。比如說漢代重經(jīng),漢儒解釋詩經(jīng)時,喜歡牽強附會,比如詩三百,思無邪。對于詩歌創(chuàng)作而言,就是詩人們寫詩一定要注重詩歌的現(xiàn)實主義功能,表明志向,抨擊現(xiàn)實。如果詩寫兒女情長的東西,就是不莊重的了。比如一直遭到詬病的宮體詩。宋人這方面的分裂傾向尤為明顯,比如歐陽修既會在詩文中表明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志向,又會寫一些艷詞,那是因為詩歌傳統(tǒng)的功能不能滿足其抒發(fā)個人-情感的需要。如果從正面理解詩言志,其實是很簡單的,因為-古代是很少有很單純的文學創(chuàng)作的,文人的身份往往是復雜的,一些具有參政意識的詩人往往把詩歌作為一種工具。即使是表達閑情的詩歌,其中也透露著一種立場一種傾向,以陶淵明的隱士田園詩歌為例子。其實詩歌發(fā)展史會呈現(xiàn)一些波浪式反復的軌跡,比如詩之后出現(xiàn)詞,是因為詞更具音樂性更能滿足情感表達需要,但是當文學變得太甜軟的時候,就會有“道貌岸然”的文學復古運動,背后有著深層的-原因下一篇:大家平時都去什么動漫論壇,或者大家平時通過什么方式交流動漫? 最好說明下原因。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針對應屆畢業(yè)生的Java類職位是否很關(guān)注學生是否熟悉Java框架方面的知識?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