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書主要選取的劇本為元雜劇十種,其中關漢卿的《關大王獨赴單刀會》、《感天動地竇娥冤》、《包待制三勘蝴蝶夢》三種,馬致遠的《破幽夢孤雁漢宮秋》、《半夜雷轟薦福碑》二種,白樸的《裴少俊墻頭馬上》,康進之的《梁山泊李逵負荊》,鄭-的《迷青瑣倩女離魂》,無名氏的《風雨像生貨郎旦》,以及王實甫的《崔鶯鶯待月西廂記》錄二折。明院本選取李開先的《打啞禪》,明清雜劇選取王九思的《中山狼》,沈璟的《乜縣佐竟日昏眠》,陳與郊的《文姬入塞》,楊潮觀的《偷桃捉住東方朔》,共四種。明清傳奇選四種,其中選取洪昇的《長生殿》全本,高明的《琵琶記》,湯顯祖的《牡丹亭》各錄二出,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一出。清皮黃則選出無名氏的《-別姬》一種。
本書著重在版本的選取須謹慎,對於曲文的標點注意到正襯與句式的分析,對於典故的出處亦以注釋注出。書中在每劇之前都有題解,說明故事源流、諸家評論與作者的介紹,注釋則注於每一折之後,注釋之後又有說明欄藉以說明該折的關目排場、聯(lián)套格律與曲辭賓白。本書依作者之言,主要編注原因為提供中文系戲曲課程的劇本專用書,選取劇本的范圍較先前諸書廣泛,對劇本的說明與注釋亦較清晰、詳細,對於大學中文系的學生而言,可說是一部頗實用的戲劇選本。
參考資料
曾永義編注《中國古典戲劇選注》,臺北:國家出版社,199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