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登輝
分類: 名字
常識詞典
編輯 : 常識
發(fā)布 : 10-07
閱讀 :382
李登輝中華民國第8-9任總統(tǒng)性別男國籍中國出生1923年1月15日出生地中國臺北縣淡水鎮(zhèn)所屬黨派國民黨父親李金龍母親江錦哥哥李登欽妻子曾文惠
民族敗類李登輝 李登輝(1923年1月15日- ),大漢奸,民族敗類,反革命分子。曾在皇民化運動中改名為巖里政男,“中華民國總統(tǒng)”(1988年——2000年)。他是臺灣自本土首位民選“總統(tǒng)”。在任期間投靠日本反華勢力,宣稱自己是“日本人”,否認自己是中國人,否認中國存在。推行臺灣獨立。挑釁全球華人,刻意制造兩岸緊張局勢,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革命叛國分子之一。卸任總統(tǒng)后,由黃主文組織了“臺灣團結聯盟”并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。但遭到了全球大多數華人一致譴責與反對,是中華民族的敵人。
李登輝簡歷 1941年畢業(yè)于淡水中學,考入臺北高等學校文科(即臺灣師范大學前身)。
1943年東渡日本入帝國大學農業(yè)經濟系。
1946年返臺,轉入臺灣大學農學院農經系,參加"新民主義讀書會",1949年與曾文惠結婚,并畢業(yè)留校任教。
1952年考取公費,首次赴美,入依阿華大學,主攻農業(yè)經濟與物價的關系。翌年回臺,任"臺灣農林廳"經濟分析股長,并執(zhí)教于臺大。
1957年調任臺灣合作金庫研究員,嗣任"農復會"技正,并升任臺大教授,兼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教授。
1965年,考取美國洛克菲勒農業(yè)經濟協(xié)會與康奈爾大學聯合獎學金,再度赴美,入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,其博士論文《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》獲全美最佳博士論文獎;引起蔣經國重視。
1969年學成歸臺,續(xù)任臺大教授,兼"農復會"農業(yè)經濟組組長、顧問。1972年為蔣經國延攬入閣,任"政務委員",至此投身政界,為國民黨新生代臺籍政客骨干人物。參與制訂《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》、《農業(yè)發(fā)展條例》等,推動臺灣農業(yè)向現代化轉型。
1978年調任臺北市長,標榜"物質與精神并重、郊區(qū)與市區(qū)均衡發(fā)展"為市政建設原則,創(chuàng)辦"臺北音樂節(jié)",推行都市更新計劃,建立公務人員訓練中心、臺北市資料處理中心,取得一定政績。
1981年12月出任"臺灣省主席"。1984年被蔣經國提升為"副總統(tǒng)",并進入中常會,刻意培植其為接班人。
1986年任"十二人革新小組"成員,后接替嚴家淦任總召集人,研擬政治革新方案。
1988年1月13日,蔣經國逝世,當天繼任"總統(tǒng)",旋即出任國民黨代理主席,總"十三大"上正式當選主席。
1990年5月任第八任"總統(tǒng)",嗣兼任"國家統(tǒng)一委員會"主任委員,"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"會長。著有"臺灣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經濟分析"、"臺灣農業(yè)成長的過程與型態(tài)"、"農產品價格政策與水準"、"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初期條件與政策"等。
下一篇:景姓
下一篇
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柳姓
上一篇
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