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(xué)習(xí)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◣唾手可取的意思◥
義參「唾手可得」。見「唾手可得」條。
◣唾手可取的典故來源◥
此處所列為「唾手可得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
晉.司馬彪《九州春秋》(據(jù)《後漢書.卷七三.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.公孫瓚》李賢注引)瓚1>曰:「始天下兵起,我謂唾掌而決?!?p>〔注解〕(1)瓚:公孫瓚(?~西元199),東漢遼西令支人,字伯珪。靈帝中平年間為遼東國長史,以鎮(zhèn)壓黃巾軍,拜奮武將軍,封薊侯。後據(jù)冀州與袁紹相爭,因其自恃才力,個性貪暴,使得百姓將士離散。獻(xiàn)帝建安四年為袁紹所敗,-而死。
◣唾手可取是誰的典故 唾手可取典故解析◥
此處所列為「唾手可得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
三國時代,群雄并起,公孫瓚據(jù)有冀州,與袁紹對峙,情勢本大有可為。但在一連串的戰(zhàn)爭之中,公孫瓚敗多勝少,原本的雄心壯志逐漸地消磨殆盡,於是興起了避世的念頭。公孫瓚找到了易守難攻的易京做為據(jù)點,將之建筑成堅不可摧的堡壘。他先在堡壘的外圍挖掘了十道塹壕,又在其內(nèi)填起多座高大的土丘,土丘之上再建筑高樓,自己便住在當(dāng)中最堅固、高大的高樓之內(nèi)。他又在堡壘之中儲存了三百萬斛的米糧,打算休養(yǎng)生息,直到天下大勢底定。有人問公孫瓚為何如此時,他回答說:「當(dāng)初我以為平定天下,唾掌可決。從今日的形勢看來,并非如此。不妨?xí)簳r退守,以待時機?!箍上Ч珜O瓚消極守成的想法,反而讓他忘記了進(jìn)取之心,加上他親近小人,無法任用賢能,為了積存錢糧而橫征暴斂,失去民心,終至敗亡。後來「唾手可得」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。
Tuo S-ou Ke Qu
下一篇:跋扈飛揚的意思 跋扈飛揚的典故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隨波漂流的意思 隨波漂流的典故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