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1874(同治13)年沈葆楨委托海關總-司赫德(Robert Hart),代為在英國尋找的礦師,也是-第一座西式官煤廠的策劃者。清道光年間-基隆的煤礦早已受到英美等國的覬覦,清廷雖了解其利益可期,卻一直無力開采,直到1874(同治13)年為了供應福州船政局的使用,沈葆楨決定奏請朝廷以西法開采基隆煤礦,并由赫德協(xié)助購買設備及召聘煤礦工程師。赫德提出煤礦工程師的聘任標準為「既博學又有實踐經(jīng)驗,既做過研究,又干過實際工作的人」,并委由英國倫敦辦事處主任金登干(James Duncan Campbell)負責,於1874(同治13)年11月20日在四十多位候選人中聘到了年輕、敢於冒險,且價碼又不會太高的翟薩。當時他26歲,但已有多年礦務工程師和經(jīng)理的經(jīng)驗,1875(光緒1)年1月翟薩正式進入海關,立即被派往-淡水。抵臺後由辦理煤務委員何恩綺及李彤恩陪同勘察-北部的煤源,結果決定以基隆老寮坑一帶擇地建官煤廠,翟薩先返英購辦機器及延聘采礦工匠,但因人事更迭,直至1876(光緒2)年4月才正式在八斗子開辦官煤廠。煤廠工程的進行,首先興筑海岸至煤井間道路,其間架設了橋梁,并鋪設輕便鐵道,海岸設-頭及卸煤槽。開采工程進行後,一日可生產(chǎn)30~40噸的煤,且據(jù)翟薩謂煤的成色甚佳,不過因礦工多來自-內地,與洋技師都不適應當?shù)貧夂颍灾令净紵岵≌弑?,甚至多人死亡,加上管理系統(tǒng)松弛、工人效率太差,而開采地附近之煤港至基隆港的運送又限於船只不足,及東北季風太強等因素,使得大量開采出來的煤礦堆放在產(chǎn)地,形成座座煤山,增加了危險性,且每年官方要開支銀十萬兩,於是形成虧損。1882(光緒8)年劉璈奉命整頓煤務,他認為洋礦師及工匠費用太高,翟薩只好以請假名義返國,也未再回到-。
參考資料
歷史建筑資料庫分類架構暨網(wǎng)際網(wǎng)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/計畫主持人林會承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