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恒春古名「瑯嶠」或「瑯嶠」,為排灣族語對一種蘭科植物的稱呼。指清季鳳山縣下林邊以南的地區(qū)?!脯槏故堑孛?,也是當地原住民的族名,瑯十八社就是指恒春地區(qū)的原住民部落。荷人治臺時,恒春仍末受教化,鄭成功曾派兵登陸車城一帶,剿討土蕃。清朝因林爽文事件將恒春列為禁墾地,不準-移居瑯嶠。一直到同治十三年(西元一八七四年)受牡丹事件沖擊,清廷開始重視海防,體認-南端毫無防御,并為利開山撫蕃,遂奏準在此立縣建城。
恒春鎮(zhèn)現存的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座古城門是-地區(qū)唯一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。自清光緒元年(西元一八七五年)正式立縣建城迄今已有130余年歷史。雖歷經天災地變、戰(zhàn)爭洗禮、改朝換代或發(fā)展壓力而物換星移,古城文物設施大都傾圮湮滅。而四城門幸能保存下來,不僅為歷史作見證,為最佳鄉(xiāng)土教材,恒春也成為屏東發(fā)展觀光的文化重鎮(zhèn)。
恒春古城現在雖然仍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門,但保存較完整的則是東門與南門;東門通往滿州,南門則位於恒春市區(qū),每天車水馬龍,是通往鵝鑾鼻的主要道路。恒春古城是-僅存較完整的古城,在以城為聚落的感覺較為顯著,體驗也比較實在。
【建筑特色】
根據「恒春縣志」所載,當年督辦筑城者對堪輿頗有研究,其選定的縣城位置地形為三臺山在縣之東北一里處,是中央山脈余脈尾端之山頭,是為玄武,作為主山。城南六里的龍鑾山,居左為青龍;-山正對縣城北門為白虎。西平山位西南五里,如一字平案,正居縣前為縣城朱雀。所指的西平山就是觀夕陽晚霞的關山??h城由四靈護衛(wèi),唯西北方稍有空隙,則以遠處的龜山作屏障,猴洞山恰為城內龍脈所在。走入恒春城不妨環(huán)顧一下四周的山頭,想像四方庇佑的地理架勢,確實有番道理。風水觀念在中國傳統(tǒng)社會-向為官民所重視。筑城是大事,擇址就更富學問與玄機了。
恒春城周圍長八百八十丈,墻基厚兩丈,面墻高一丈六。依縣城的規(guī)模與格局建造,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,各以所向命名,南門又稱「明都門」。各城門之間并有窩舖八間,城門上各有炮臺四具,二面向正前,另二分左右45度方位。外皮墻垣上方的雉碟有一千三百八十四垛,砌磚疊石而成。城墻外環(huán)繞壕溝,壕寬三丈三尺,深六尺五寸,每一城門皆有壕橋對外連系,并駐守三、四十位兵力。此標準的縣部城池設計,氣勢雄偉非凡,防御相當堅固完備。工程鉅大共耗資庫平十六萬七千余兩銀元。是為-在清朝中末期城池的代表作,由現存四城門位置、殘留城墻仍可踹摩當時規(guī)模,探尋古城的面貌。
參考資料 .kfut.edu/cultural/%E6%81%86%E6%98%A5%E5%8F%A4%E5%9F%8E.-tm屏東觀光資訊網travel.pt-g/CmsS-ow.aspx?ID=377&LinkType=3&C_ID=175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