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類別:歷史建筑
種類:宅第
公告文號:北市文化二字第09730204300號
公告日期:2008年9月23日
行政區(qū)域:臺北市大同區(qū)
地址或位置:延平北路1段149及151號
定著土地之范圍:臺北市大同區(qū)玉泉段一小段348、349、350、351、352、353、354等7筆地號
法令依據(jù):歷史建筑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、2、3、4款登錄評定基準
所有權屬:私有
指定理由:
1、本宅之隔局較為罕見,施工考究,室內(nèi)家具亦保存完整,可佐證當年之生活情調(diào)。
2、屋主為日治及戰(zhàn)後時期臺北地區(qū)之重要藥商,見證西方醫(yī)藥在-之發(fā)展及普及情形。
3、匠師經(jīng)調(diào)查研究清楚,為戰(zhàn)後(1947)-工匠仍繼承日治時期傳統(tǒng)之見證。
現(xiàn)狀:
(一)一樓:一樓建物第一進部份原作商店(大千眼鏡、老合盈芳、正富山、誼意寶銀樓),目前使用現(xiàn)況為閑置,第二進部份為-、倉庫及小洞天算命使用。(二)二樓:本建物二樓部份為住家使用,包括客廳、餐廳、主臥室、廁所、廚房等空間使用。(三)三樓:本建物三樓部份為住家使用,包括神明廳、辦公室、臥室、廁所等空間。
?
太和堂藥房為李英先生所有,李宅就位臺北市大稻埕邊緣,南京東路與延平北路路口旁。
李宅建筑體始建於日治時期,約西元1910年以前,但太平洋戰(zhàn)爭末期,日人在隔鄰街屋上設置防空高射炮,陣地周圍因故需清出防火巷,而遭到-的命運。
然而李宅遭拆除不久後,太平洋戰(zhàn)爭也結束了。李家便於1947年重建,因此嚴格來說李宅建筑,是戰(zhàn)後初期復原時所建造者,在-近代建筑的階段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。但是戰(zhàn)後初始,百廢待舉,物資匱乏,并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建筑資材,只能一次一點的慢慢地購買建材,收集完整,最後才將整棟三層樓,前後兩進的住宅重新建造起來。當時附近三層樓高的建筑不多,從李宅的樓頂還可以看到大稻埕的河堤。
在-空間的使用上,一樓作為店面使用(大千眼鏡、老合盈芳、正富山、誼意寶銀樓),目前使用現(xiàn)況為閑置,後方為-、倉庫等空間使用;二樓及三樓則為其家庭的生活空間。
至於室內(nèi)裝修也分階段建造的,隔局較為罕見,施工考究。特別是當時匠師對窗戶的整修非常講究,窗欞是由許多小木條組合成,使用之後難免會有脫離現(xiàn)象,匠師會先用補土將縫隙補填好,再重新粉-油漆。又加上李英先生是一個非常注重建筑物的維護的人,除日常打掃之外,還會經(jīng)常性的維修房屋,或粉-墻壁,或整修門窗,所以至今李宅不只外觀維護得很好,連室內(nèi)家具亦保存完整。
李家開設的「太和堂藥房」是臺北市三大西藥商之一,不只經(jīng)營西藥買賣,也兼販售醫(yī)療器材,為求更精進李家也有多人赴日就讀醫(yī)藥,甚當時許多剛開業(yè)的醫(yī)生缺乏資金,李英先生都會大方的提供幫助。
當時李家在今南京西路上還設有一間倉庫,用來儲存貨品,特別是放置-進口的原物料,并且在倉庫內(nèi)先進行分裝,再到市面上出售,不過該倉庫已拆除?!?
參考資料 .culture/frontsite/cultureassets/caseBasicInfoAction.do?met-od=doViewCaseBasicInfo&caseId=AA09804000007&version=1&assetsClassifyId=1.2.btdo.-ei/ct.asp?xItem=194911&ctNode=26739&mp=124081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