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首次!嫦娥六號月背取樣,中國人九天攬月再進一步
分類: 最新資訊
常識詞典
編輯 : 常識
發(fā)布 : 05-08
閱讀 :165
出品|科技《態(tài)度》欄目作者|崔玉賢編輯|丁廣勝5月3日17時,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成功發(fā)射,將嫦娥六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。人類的首次月球背面取樣之旅啟動了,而且是由中國開啟的,美國都沒辦法做到。2024年對于探月工程來說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,今年是中國的探月工程,“嫦娥工程”立項實施20周年。中國探月工程在完成了“繞、落、回”三步走的目標之后,已經由嫦娥四號正式開啟了探月工程四期任務,是人類首次實現(xiàn)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。而此次執(zhí)行任務的嫦娥六號又要挑戰(zhàn)人類的一個不可能:在月球背面取樣并返回。人類迄今為止共對月球進行過10次采樣返回,10次采樣均位于月球正面。中國首次去挑戰(zhàn)月球背面,一旦成功,又將刷新人類航天史,這一點,美俄都沒做到,只有中國做到了。月球背面取樣,中國再次遙遙領先嫦娥六號,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,在嫦娥五號任務成功之后,嫦娥六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: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樣品,帶回地球??瓷先ズ唵蔚囊痪湓?,實際上,嫦娥六號要去挑戰(zhàn)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按照任務規(guī)劃,嫦娥六號要前往月球背面南極——艾特肯盆地,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,去發(fā)現(xiàn)并采集不同地域、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。月球背面充滿著未知的危險環(huán)境,而且沒有辦法直接進行信號的傳輸。美俄兩國在太空競賽期間發(fā)射了大量衛(wèi)星,沒有一顆曾經到達過月球背面。為什么中國還是堅持要探索月球背面,甚至要采樣返回呢?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、地面應用系統(tǒng)總師李春來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,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有非常大的不一樣。月球背面基本上都是古老的月殼和月球的高地,會埋藏著很多科學的問題。“嫦娥之父”歐陽自遠在演講中也曾提到,月球背面有著40億年前月球最古老的巖石,通過一系列科學探測,可以獲得月球最古老的地質演化歷史,這樣月球的歷史才能進一步搞清楚,只有到那兒去才行。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、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也表示,科學家認為,月球背面整體上相對月球正面更為古老,具有重要科研價值,因此,嫦娥六號計劃對月球背面樣品進行系統(tǒng)、長期的研究,分析月壤的結構、物理特性、物質組成,爭取獲得更新的月球科學數據。解決了為什么要求月球背面的問題,接下來就要解決怎么去的問題。月球背面由于被月球身軀遮擋,信號無法傳輸。為了探測器和地面的通訊,中國準備了一顆中繼星,鵲橋二號,其攜帶了三個重要的科學載荷,分別是極紫外相機、陣列中性原子成像儀 、地月VLBI試驗系統(tǒng)。不過它首先的任務,就是為嫦娥六號傳遞信號。據媒體報道,美國也想去月球背面,向中國申請了時候用鵲橋協(xié)助登月。在2023年的時候,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來西亞籍副研究員劉敬祥提到,對于美國宇航局(NASA)等的請求使用中國鵲橋中繼星,中國已經同意。對于鵲橋號的使用問題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曾表示,中方可以選擇不告訴美方相關的信息,但是中國作為大國還是要有大國的姿態(tài)、大國的氣度,所以就給借用了。據悉,嫦娥六號將在月球背面停留2天進行采樣作業(yè),大約會采集2千克的月球樣品,鵲橋二號中繼星可每天保持20小時與嫦娥六號進行通信。在嫦娥六號的整個任務過程中,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、月背智能采樣和月球背面起飛上升三大關鍵技術。除此之外,嫦娥六號還承擔了國際任務:根據官方披露指出,嫦娥六號任務將搭載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鏡、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國家的載荷和衛(wèi)星項目,這是我國主導的月球合作大任務。如果嫦娥六號成功實現(xiàn)月球背面的采樣返回,那么,中國可以說再次創(chuàng)造了歷史,實現(xiàn)了遙遙領先?!爸袊说哪_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去的”選擇月球背面不是因為它簡單,而是因為它更難。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采樣取回完成后,不僅僅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小步,更是人類向宇宙探索的一大步。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透露,中國正在進行的月球探測四期工程,有嫦娥六號、嫦娥七號,嫦娥八號,主要是在月球南極建設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,在2030年之前實現(xiàn)。其中,嫦娥七號計劃2026年前后實施發(fā)射,其主要任務是去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。擬于2028年前后發(fā)射的嫦娥八號,主要任務是勘查月球上的資源,并對資源的再利用進行實驗。從目前來看,相關任務都在按序進行,如果嫦娥六號成功返回,那么距離中國人登月的日子可以一說是又進了一步?!?030年之前,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去,這沒問題的?!眳莻ト收f道。中國的探月工程每一階段的任務都是對前一段任務的深化。2004年,我國正式啟動了月球探測工程,命名為“嫦娥工程”。2007年10月,中國第一個月球探測器,嫦娥一號順利升空,開啟了繞月的第一步。據了解,嫦娥一號在軌工作494天,獲取了中國首幅月面圖像和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體影像圖、高程圖、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圖等,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,完成“繞月”任務。探月工程的二期主要是落月探測,由嫦娥二號、三號來完成。2013年12月14日,嫦娥三號在月面軟著陸,首次實現(xiàn)我國對地球以外天體的軟著陸。12月15日,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互相拍照,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掌握落月探測技術的國家。探月工程的三期主要是采樣返回,該任務由嫦娥五號來實現(xiàn)。2020年11月24日,嫦娥五號采樣返回探測器由長征五號發(fā)射升空。闖過一系列難關后,其返回器于2020年12月17日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,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從月球采樣返回地球的國家。飛往月球的大門已經打開,人類深空探測的腳步步履不停。參考資料:人民日報《中國探月工程走過20年 九天攬月 探索不止》龐之浩《嫦娥六號發(fā)射在即,中國探月未來已來》中國經濟周刊《這位“獲獎者”不簡單!“嫦娥四號”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》光明網《嫦娥六號來了!這次有個神秘的任務 一起了解“嫦娥”探月步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