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答案 1:
今天我們仍在討論tag是不是好設計,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tag為什么存在。tag這種設計,是del.icio.us開發(fā)者Jos-ua Sc-ac-ter最早采用的,Jos-ua也曾經解釋過,為什么他要用tag。我有一篇博文寫過( blog.donews/keso... ),摘錄如下:據(jù)Jos-ua介紹,1998年他在做一個網站時,手頭有大量鏈接需要保存,最初這些鏈接是被保存在一個文件中。隨著保存的內容越來越多,為了更快捷地找到某個鏈接,他開始在鏈接后面加上單詞的備忘,這就是后來的標簽(Tags)。他說,“我希望借助電腦的幫助,把存儲和取回分成兩個獨立的行為,因此當你給你存儲的東西加上tags,你就可以更容易地取回它們。在這么做的時候,你取回其他人存儲的東西也會變得更簡單。tags促進并放大了這一點?!眻D書館學者們很快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在社會化網站中tag被大量采用,它成為傳統(tǒng)的本體論分類方式之外的一種新的分類方式,群體行為在某些情況下具有驚人的一致性,這種一致性產生了對事物的有意義的社會定義。這種新的分類方式,被稱為“大眾分類”(folksonomy)。大多數(shù)對tag理解的誤區(qū)在于,我們仍然用傳統(tǒng)分類法的精確性、唯一性,來要求大眾分類,這就有點像傳統(tǒng)數(shù)學家對解模糊數(shù)學的某種抵觸?!?0萬人參加了街頭-”,10萬?這么精確?答案 2:
Tag是一個非常靈活的設計。用的好能夠的補充Category的不足(相對于Tag來說,Category是一個更大更廣的概念,并且數(shù)目總會有一定的限制)。但Tag比較難被用好,因為如果是用戶自己來添加Tag,常常不是非常清楚某個話題/某個文章應該被加個什么Tag才能恰如其分的描述該話題/文章(在知乎自己就遇到過這個問題),情況持續(xù)下去就會發(fā)現(xiàn)Tag很混亂,外人看到理不清頭緒。而如果是系統(tǒng)自動抽取Tag(-空間里發(fā)表日志就有這個設計,依據(jù)的似乎是抽取高頻詞),仍然會發(fā)現(xiàn)這些Tag跟用戶心目中的Tag相去甚遠。所以,個人以為,Tag是否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戶對分類是否有一定的了解,邏輯上的歸類,如果用戶不是十分清楚該如何添加Tag,系統(tǒng)最好可以給出一些參考Tag。答案 3:
tag是一種比較松散的內容分類方式,對于UGC來說,tag當然很合適,因為tag比category來說具備幾個良好的特性: 一篇文章可以隸屬于多個tag;tag可以自由擴充;可以把一些tag歸到某個category下,來對內容進行靈活的分類。我今年就會在網站上面大量嘗試category和tag的組合方式對全站內容進行分類。但是中文網站要想用好tag是極難的,這里面有一個語言分詞帶來的天然屏障。英文單詞是空格分詞的,打tag不容易出現(xiàn)大量重復含義的tag,而中文分詞沒有固定的標準,用戶打tag的時候,很容易打大量重復含有的tag,導致tag系統(tǒng)的失效。個人覺得在某個垂直領域,例如IT技術領域,這個問題會比較簡單,一來很多專業(yè)詞匯都是英文,二來內容垂直以后,可以動用編輯的力量對tag進行近義詞歸并操作。答案 4:
我覺得是個沒用的設計,至少有用戶手動維護的Tag是個沒用的設計。Tag本質是為了便于索引、查找、關聯(lián)。這些功能正在被搜索引擎的分詞、海量數(shù)據(jù)挖掘所代替?,F(xiàn)在的Tag只能是處于一個過渡式的設計,比單一的分類略靈活,略容易查找,但也需要額外的工作量。但在它上投入的成本和精力能收回成本嗎?我覺得很難。答案 5:
是。它是組織非固定話題(或者任何內容形式)的最佳方式,取代了之前過于固定死板的category。但是,我很討厭 Tag cloud,我認為 tag 的使用只需要正向關注。答案 6:
Tag的存在主要有兩重作用,一個是keyword,一個是。Keyword用來用極為簡單的詞語來說明內容的大意,用來在搜索時進行匹配。這里主要談的作用。Tag和category的不同在于,一種是邏輯嚴整的劃分,一種是簡單直接的劃分。category可以通過增加維度來將目標精確化,Tag則往往只需要一個word就能找到精確度很高的目標。和category相比,Tag最大的優(yōu)勢在于它提供了一個非??旖莸恼业骄_目標的可能性。這具有兩個方面的含義,一個是Tag本身容易識別(Tag好找),一個是Tag對應的目標具有精確性(目標準確)。在信息總量不變的前提下,Tag的總數(shù)量和精確度是一組負相關數(shù)值。在具有大量信息的數(shù)據(jù)平臺,在大量存在的Tag數(shù)量和每一個Tag涵蓋的內容數(shù)量中,就需要進行平衡,以保證Tag的高速和高效。一方面可以給Tag增加維度,來幫助用戶使用Tag。比如把Tag也按照category進行分類(如豆瓣),還比如給某些Tag字體加粗,變色,變大,這也是從-ot程度上進行輔助說明。一方面可以給搜索結果增加維度來保證精確性。比如在哪個c-annel中搜索,在哪個時段的內容中搜索。此外還可以使用相關Tag的方法,通過二次甚至多次的搜索,(以比category更快速的方法)來最終找到目標。Tag的使用不宜過于復雜,否則就失去了其高速高效的意義。答案 7:
Tag是一個好的設計。上面很多的回答把這個問題和“哪些網站tag做的好”混為一談了。tag 是可以用來減少用戶的壓力的,就如同搜索是用來減少用戶分類導航的壓力一樣。一個好用的標簽系統(tǒng)能減少用戶做精確分類的壓力感,我不需要那么認真的去思考“該如何分類”,“我這么分類是否過段時間就該調整了”這些問題,tag是一種自演化的分類方案。至于“那些網站tag做的好”,我覺得大部分的用戶不會主動創(chuàng)建tag的主要原因不是不會使用,而是尚未投入足夠的感情。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適合tag的。delicious是一個很恰當?shù)挠梦渲?,問答系統(tǒng)也是。另外,對知乎沒有吧Quora的tag樹作為優(yōu)先級較高的任務表示不解。答案 8:
目前的問題是,如何讓tag更加有效,即,哪種算法能使tag相對于搜索者的命中率更高。答案 9:
「Folksonomy」 — 通俗分類法,是一種自下而上的信息分類方法。在相片分享產品「Flickr 」中其應用較為突出與廣泛。誠然,其能夠起到很不錯的增強信息可尋性的作用:- 用戶再也不用從網站的首頁(根目錄)開始瀏覽,然后一級級的查詢過去,而是可以通過 Tag 等模塊直接跳轉到感興趣的、最熱門的、有相關性的內容處。但是隨著用戶與內容的增多,這種做法帶來的問題也被放大了:- 首先,Tag缺乏控制,不規(guī)范,無標準,當用戶對同一個詞產生不同理解,或是出現(xiàn)同義詞、近義詞的時候就會造成信息的分散,這就使得對信息的檢索完全度產生了影響。- 無等級結構劃分的 Tag 系統(tǒng),容易被內容沖散在各個地方,這使得其極易被瀏覽者忽略掉,也就出現(xiàn)了機制失效的問題。答案 10:
tag恰恰是為一般用戶提供的一項,低門檻,無學習成本,自行提供標注和描述信息的簡便方法。有別于傳統(tǒng)的專家和編輯提供,以及指定限制詞匯,tag比較便捷和易于使用。web 2.0興起的早期時,很多典型的站點采用這種標注方法,例如,delicious,flickr,-等,國內的豆瓣和-書簽?大量用戶協(xié)作提供的tag信息,可以產生一種協(xié)作-效果,可以有效甄別掉噪聲和spam,也算一種大眾智慧了。合理使用,tag可以適用在音-資源管理等方面。但是,一般用戶都是“懶”的,很多時候提供的標注詞,不夠抽象和有分類價值。而且tag相對于評論和微博來說,需要思考。于是,應用起來不夠簡潔,最近這些年來沒有大的突破。答案 11:
tag對于習慣了分門別類管理資源的用戶來說,確實是個很好的功能。它不像普通的category一樣具有層級結構,更方便查找。但對于一些根本不喜歡自己分類來管理資源的用戶來說,tag功能的提供是一種引導用戶養(yǎng)成根據(jù)自己想法進行分類習慣的嘗試。但無論如何,如果一個產品設計的tag讓每個用戶總是去為如何填寫某些資源tag內容而犯愁的時候,這個設計就變得不那么讓人喜歡了。答案 12:
tag不適合一般用戶,因為有一定的學習成本和使用成本。如果vocabulary管理不好,即使是高級用戶也會搞成一鍋漿糊。答案 13:
tag是一個好設計。但關鍵還是要看你怎么使用。如果能做到像知乎的話題這樣,就算很差很好了——其實知乎的“話題”的本質就是Tag。答案 14:
要從網站屬性來看tag是否是個好設計。比如Flickr、美味標簽這樣的網站,加入tag設計,就既能滿足用戶自身對于信息歸類的需要,也同時為網站的category進行了有效補充。一些高端或資深用戶建立的tag,往往可以成為分類檢索的標準。答案 15:
知乎的話題就是Tag。在知乎中,Tag/話題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,關注等社會化操作的添加更是為信息的流動添加了fan out的維度答案 16:
tag的好處是能查準,但是很難保證查全,這是最大的問題答案 17:
覺得Tag的呈現(xiàn)方式,有點類似人腦的思維方式,我們思考的時候,都是由一個點(tag)出發(fā),發(fā)散到這個點所標記的內容,如果這些內容同時擁有其他標記,就會聯(lián)想過去(related tag),在綜合各個思維點(tag cloud),我么得出某個比較抽象的觀點而一般catalog 只是一個垂直向下的一個查找,到了最下面的分類,我們只能找到及其單一的一個專項內容,相當于把其他聯(lián)系都切斷了.這顯然不符合人們的思維方式.當需要一個精確的定義時,用catalog,而宏觀一個想法時,用tag有一個思維導圖軟件: Personalbrain 就是利用各種tag 把你的思維組織起來.答案 18:
cat 可以理解為縱向的分類 tag為橫向的分類,綜合起來形成一個網狀 不論cat還是tag 都是有內容的生產者標記的,供內容的消費者更容易的獲取相關的內容答案 19:
TAG更應該在后端而不是在前端。在后端的TAG又不如搜索好用,應該被搜索所取代。或者說TAG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原始的搜索。答案 20:
難以歸納的東西,用tag,例如圖片,書簽,問題。有現(xiàn)成分類的,tag顯得很雞肋,例如書、電影、it產品答案 21:
我覺得tag這個東西能給一部分人帶來方便,只要能帶來方便就有存在的必要,好與不好都只是一部分人對tag的看法,就我來講tag和category沒有本質的分別答案 22:
我認為豆瓣的標簽功能的設計很好。答案 23:
tag用來備忘, 方便搜索, 比category靈活很多. wordpress里面就用了category和tag相輔相成.答案 24:
我感覺tag對信息量比較大的網站非常有用,例如:douban。對這種問答類的網站也很有用,比如:z-i-u。答案 25:
標簽也有好的變形:pearltrees/...這個就很不錯,像群組和wiki 混合的感覺。怎么用好在人啊。也有豆瓣 阿城的感覺。答案 26:
如果不能在網站中引入folksonomy,那么tag就有容易成為信息垃圾的制造者的趨勢,難以達到初衷答案 27:
還是要區(qū)分對待,像知乎這種,能起到歸類的作用。但是如果相對水平不夠,就很容易用亂,也起不到分類或者索引的目的。答案 28:
其實 category 和 tag 都一樣是一種歸檔,一個分門別類的功能。而技術上都只是搜索。分類總是必須的,就看怎么用了。答案 29:
基本是個無用的設計,沒有看到任何一個成功運用標簽的例子,勉強稱得上有用的就是可以對信息進行多項歸類。答案 30:
我認為tag比起category來更適合社會性網絡的特點,同時也更接近真實生活的情況。一段內容,如果按照分類category進行,那么它必定要屬于且僅屬于一個分類,這種分類法是結構化的,但分類標準建立的不好,或者內容比較復雜的時候,分類就會出現(xiàn)沖突。如果進行Tag分類,就沒有這個問題,因為一段內容可以有多個Tag。這也是我認為它更接近現(xiàn)實生活的地方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很多內容、問題、情景是無法那么明確的歸到一個分類標準之下的。答案 31:
看看stackoverflow/,期待知乎能成長成這種類型的。。。下一篇:公務員面試有必要去培訓機構培訓嗎?哪個培訓機構好點?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到現(xiàn)在還沒有從華南、中南方向開往華東的高鐵、動車?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