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在大多數中學生的眼里,記者是一個光鮮的職業(yè),在各大高校尤其是名校,新聞系歷來也是-文科分數線較高的專業(yè)。
4 個答案答案 1:
記得有一次,一位很資深很有影響力的記者來做交流,他說,他當年剛從外地來到-應聘,主編問他為什么要來做記者,他說,聽說你們這里能掙錢。在大多數的想象中,這樣的答案是不可思議也不可接受。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是“為了新聞理想”,我也相信,很多人就是懷抱著這個很光環(huán)四射又難以描狀的東西向報社投簡歷的。
這位記者已經做了十多年。
我也見過特別有新聞理想的記者,做到第三年痛苦不堪,厭倦不已,終于失望而轉行了。
記者作為一個職業(yè),不光鮮,也不晦暗,沒有冕,更不是王。
如果記者被認為很光鮮,一種可能就是被寄予了“無冕之王”的期許,當然也有很多人頂著記者的“冕”到處光鮮,但那又不是你想看到的記者。
民工是相對于城市有“正式身份”的工人而言的,他們沒有勞動合同,沒有社保,無限辛苦,無比廉價?!靶侣劽窆ぁ钡挠蓙恚覜]有考證過,大致的來源是:很多媒體,往往是國有媒體,比如什么什么TV之類的,把員工分為兩類,有編制的和無編制的,無編制的在勞動保障和各項待遇上要差很多,但活兒往往都是他們干得多。無編制與有編制的區(qū)別,跟民工與國有企業(yè)職工的區(qū)別很類似。
記者跟民工另一個類似的方面是,絕大多數媒體都是按稿子計酬,就跟大多數民工干活是按件取酬一樣。
整體來說,市場化媒體的記者(以及官辦媒體中的非編制記者)是比較辛苦的,跟同等素質要求的其他職業(yè)相比,性價比并不算高(主要就薪酬而言),當然也不是最低的。
記者作為一個職業(yè),沒那么多光環(huán),也沒那么悲慘。媒體,尤其是市場化媒體作為一個行業(yè),社會對它的現實要求和前景展望是“光鮮”的,但現實確實不怎么樣。中國的新聞媒體環(huán)境導致它不能真正發(fā)揮其獨立價值,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它的商業(yè)價值和盈利模式,所以中國市場化新聞媒體的盈利能力還不算好,因此記者的收入短期內不要做太好的指望。(當然,盈利能力還受別的因素的影響)
做記者要有理想主義情懷,也要有平常心。懷著太高期許的人,往往做記者做不長,因為沒有平常心作支撐,新聞理想這個東西,天天都在挨中國現實的拳腳。平常心就是一層墊子,被打趴下了,還能站起來,沒這層墊子就傷不起。有理想無平常心的記者,有的做著做著就開始胡來;有的轉行了,恭喜他們。當然這兩句話都不能倒推的。
前面那為老兄所說的掙錢,當然不是發(fā)財的意思,可能只是比在老家的工作掙得多一點而已。平常心來求職,沒那么多理想,反而一口氣做了十多年仍在樂此不疲。沒有這份平常心的理想主義記者往往忍受不了現實煎熬。
對于中學生,大學的新聞系不一定是為將來做記者的人開的,相當比例的新聞畢業(yè)生都去政府和企業(yè)做新聞發(fā)布、策劃宣傳等工作去了,從職業(yè)的角度講,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嘛。任何武功,都是既可以用來“攻”,也可用來“守”,或者“反守為攻”的。
答案 2:
無冕之王是一個稱謂,社會對記者這個行業(yè)的認可和賦予的責任。新聞民工也是一個稱謂,對民工所賦予的含義。-也是一個稱謂...如果從職業(yè)和行業(yè)的角度來講,都是依靠勞動來創(chuàng)造價值,一樣的于社會有利,民與王沒有區(qū)別。只不過現在不同的說法或者是不同的職業(yè),意味著不同的榮耀和權力,所以出現了高低貴賤之分。答案 3:
無冕之王只是那些非新聞從業(yè)者看到新聞記者光鮮的一面。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應該是高于普通人的,他們要找出社會中存在的問題,給予曝光,對癥下藥;他們也需要弘揚社會正氣,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。
對于新聞民工也許又是記者自身的比喻。每天為了尋找新聞線索,一天都在外,守候新聞瞬間。為了做成一個調查也許連夜蹲守,也許會跑遍全國,深入“敵人”-,有時還會冒著生命的危險……
不管怎么樣,一個好新聞是用腿跑出來的,需要帶著自己的思想去觀察。
答案 4:
我自己本身就是新聞專業(yè)畢業(yè)的。
我印象中,我國對無冕之王的定性是資本主義的東西,不適合中國國情。
下一篇:奢侈品牌LV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,國博竟然為一個奢侈品做展?LV能進國博嗎?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張愛玲的《小團圓》和胡蘭成的《今生今世》哪個更接近他們愛情的真相?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