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頭痛的分證論治
分類: 疾病
常識詞典
編輯 : 常識
發(fā)布 : 08-05
閱讀 :350
一)外感頭痛
1.風寒外襲
(1)治法:疏風散寒,宣通經(jīng)絡。
(2)方劑:川芎茶調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加減。
(3)方藥:川芎20g,荊芥20g,薄荷15g,羌活10g,細辛3g,白芷10g,防風10g,甘草10g。共為細末,每次15g,每日2次,清茶調服或作湯劑,每日1劑,分2次服。
(4)備選方:①吳茱萸湯(《傷寒論》)加減:適用于風寒之邪侵犯厥陰經(jīng),引起巔頂痛,干嘔,吐涎沫,甚則四肢厥冷,苔白,脈弦者。吳茱萸10g,生姜18g,半夏lOg,藁本10g,川芎6g,甘草10g。水煎,每日l劑,分2次服。②疏風止痛湯(驗方):適用于感受風寒后,郁而化熱之證,見頭項疼痛而脹,惡風畏寒。發(fā)熱,遇風痛劇,口微渴,舌淡紅,苔薄黃,脈浮或數(shù)。荊芥20g,赤芍15g,生地黃10g,防風10g,川芎15g,天麻10g,僵蠶10g,白芷10g,蔓荊子10g。水煎,每日l劑,分2次服。
(5)加減:項背痛甚者加葛根15g;頭頂痛者加藁本lOg、吳茱萸6g;畏寒甚者加桂枝10g。
(6)臨證事宜:①本證為外感所致,發(fā)散耗氣之品不宜太過,以免重傷正氣;②慎用大辛大熱之品,以免傷陰,必要時可酌加反佐之品。
2.風熱上擾
(1)治法:疏散風熱,清利頭目。
(2)方劑:芎芷石膏湯(《醫(yī)宗金鑒》)加減。
(3)方藥:川芎12g,白芷9g,石膏20g,菊花9g,藁本12g,黃芩6g,梔子6g,薄荷6g,羌活9g。水煎,每日1劑,早晚分服。
(4)備選方:①柴葛解肌湯(《傷寒六書》):適用于感冒風寒日久,郁而化熱者,證見頭痛,惡寒漸輕,身熱熾盛,目痛鼻干,心煩不寐,眼眶痛,脈浮微洪。柴胡9g,葛根9g,黃芩9g,羌活6g,白芷3g,芍藥3g,桔梗6g,甘草6g。水煎,每日1劑,早晚分服。②桑菊飲(《溫病條辨》)加減:適用于感受風溫之邪者,證見頭痛,輕咳,身熱不甚,口微渴,舌淡,苔薄黃,脈浮數(shù)。桑葉10g,菊花15g,杏仁6g,薄荷10g,川芎9g,桔梗6g。水煎,每日1劑,早晚分服。
(5)加減:若熱甚傷津,證見舌紅少津者,加知母12g、石斛15g;若見口舌生瘡,大便秘結,加服黃連上清丸,每服5g,每日2次。
(6)臨證事宜:①苦寒、發(fā)散、化瘀之品易耗氣傷陰,可視病情酌加益氣養(yǎng)陰之品;②本證治療當用辛散解表之屬配以清熱生津之品,則會藥證相當,應手而效。
3.風濕外感
(1)治法:祛風除濕,通絡利竅。
(2)方劑:羌活勝濕湯(《內(nèi)外傷辨惑論》)加減。
(3)方藥:羌活9g,獨活9g,藁本6g,防風6g,炙甘草
預防常識:
偏頭痛是血管性頭痛的一種典型表現(xiàn),以中青年女性多見,可有家族遺傳史。能誘發(fā)偏頭痛的因素很多,如勞累、緊張、天氣變化,情緒波動,進食某種食物等。偏頭痛經(jīng)過相應的治療都能得到緩解,但任何一種治療都不可能保證患者不會復發(fā)。經(jīng)過相應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疾病后,偏頭痛患者應該從心理上徹底放松自己。保持有規(guī)律的生活,保持情緒穩(wěn)定,避免進食有刺激性食物和能誘發(fā)頭痛的食物,消除對該病的恐懼心理,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頭痛的發(fā)作次數(shù)。切不可依賴去痛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