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(fā),就讀南京求精中學的彭行才斷然決定輟學,投效抗敵宣傳隊。隊伍逆江西而上展開各式宣傳,其中包含街頭劇的演出,觀眾與演員打成一片,場面感人。受此影響,彭行才決定投身戲劇,隔年即考入設於重慶上清寺的國立戲劇學校。1941年8月應聘為教育部實驗劇隊編導,正式展開戲劇生涯。
1952年,首創(chuàng)游行劇《中華民族萬歲》(與劉碩夫聯(lián)合編劇),以音樂和舞蹈為主,動員演員2500余人,軍方支援坦克6輛、大型卡車40余輛、大小國旗8000面,以管樂團80余人配合120人的舞蹈前進,隊伍長達兩公里,標榜「觀眾站著不動,劇情卻能一目了然」,估計觀眾約10萬名,可謂空前。1966年兼任中華話劇團團長,同年并獲中國文藝獎章和最佳話劇編導獎(《郭子儀》,王靜芝編劇)。現(xiàn)今多媒體與劇場結(jié)合的形式已然普遍,但在1973年,彭行才的史詩劇《石破天驚》(鍾雷、張永祥、魯稚子編劇),已經(jīng)有將電影帶入劇場互相融合的嘗試,同時該劇又匯集老中青三代演員上百位於一堂,備受注目。後於1984年文建會總策劃之下,該劇重新搬演,彭行才依舊擔任執(zhí)行導演,駐華使節(jié)團亦受外交部之邀親臨現(xiàn)場觀賞,成績甚佳。
彭行才對於菲律賓劇運亦卓有貢獻。自1953年隨國防部康樂總隊赴菲演出其編導劇作《僑鄉(xiāng)吟》起始,彭行才九度受菲律賓僑社邀請,前往導演、講學、開設戲劇訓練班,。由馬尼拉藝術(shù)總隊策劃,73人制交響樂團現(xiàn)場伴奏(張貽泉先生作曲,此曲并獲中山文藝獎殊榮)的《危樓》尤為轟動,座無虛席,每日皆有幾百人不得其門而入,并有馬尼拉時報贊譽為「中國當代杰出導演」。
彭行才導演的劇種非常多樣,包含茶館劇、游行劇、史詩劇、活報劇、歌劇及電視劇。崇尚「靜默」與「遮場」的劇場導演美學,相信戲劇旨在表達人性,因此要從角色性格、教育程度、心理變化等刻劃人物;認為舞臺的運用及道具的善用,皆為導演必備技能。此外,彭行才對於喜劇亦有鉆研, 舉凡劇情、笑點的掌控、觀眾心理的理解、明快的手法、動靜之間的協(xié)調(diào)等,皆是不可忽略的要點。
戲劇教學方面,彭行才曾先後於中國文化學院、政工干校、世界新聞??茖W校、臺灣藝術(shù)學校擔任教職。并於臺灣藝術(shù)學校任職期間,創(chuàng)辦「獨幕劇展(即「臺藝大實驗劇展」前身)」,該校的畢業(yè)公演亦多半由其執(zhí)導。1994年,正式退休,結(jié)束近40年的教學生涯,以及近60年的戲劇生涯。
參考資料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