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作為青銅器之一的樂器-鐘,它是藝術器,有其藝術面;它是工藝品,有其科技面;它更是商周貴族的「家國重器」,有其社會、經濟及政治面(陳芳妹,〈家國重器─商周貴族的青銅藝術〉,《中國文化新論》,頁144)。
青銅的出現,是人類文明劃時代的階段,而其產生則是來自使用者的急切需求,它乃代表了統(tǒng)治階層與被統(tǒng)治階層的分化,前者是青銅的使用與擁有者,而后者即是一群具有專業(yè)技能的非農業(yè)生產者,是青銅的鑄造者。
由于青銅的鋒利與高硬度,乃被拿來作為兵器,成為統(tǒng)治階層實力的后盾;而其易于熔鑄,耐久不易破裂的特性,又被用來作為祭祀、宴饗或埋藏的禮器(食器、酒器、水器、樂器等等),成為統(tǒng)治階層名分的象征。這兵器與禮器,作為協助建立社會的秩序,并使統(tǒng)治者得到名分上的合法性,乃成為統(tǒng)治階層的「家國重器」。其中,以青銅制作禮器,則是中國青銅藝術的代表。
由于青銅耐久不易碎,刻鑄銘文于上便能永傳于世,滿足人類永恒情感的追求,于是統(tǒng)治階層便用它故禮器,祭祀祖先,祭祖不只因為當時人認為祖先具有神力,更是繼承人獨有的權力,因此祭祖可以鞏固自己的地位,維持當時的宗法權力的結構與秩序。因此,青銅禮器依存于統(tǒng)治階層的權力結構中,發(fā)揮了功能,作為禮器之一的樂器,「鐘」在表層文化上,其以物質形態(tài)當然也反應了相同的現象。不過,隨著統(tǒng)治階層的轉換,結構的變化而演變,這種結構一旦解體,青銅器的社會政治功能就隨之消失了,所以在秦漢時期,因政治權力的結構改變,青銅雖承商周燦爛的余暉,仍然是表達藝術品的重要媒介,但青銅禮器的性質已變,其依附的階層及政治社會的結構已有不同,乃致使青銅禮器的性質由具有濃厚的宗法文化色彩,逐漸淡化,而成為實用性、世俗性的藝術。
下一篇:黎煥雄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音樂的世俗化-鄭衛(wèi)之音樂發(fā)展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