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(xué)習(xí)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臺灣魁星的面具造形,以深綠色為底,再點綴著黃、黑、白、紅等顏色,頭頂繪以紅色,代表赤發(fā)。而一般魁星神像雖是赤發(fā)、「綠面」獠牙之相,但在表演藝術(shù)上,目前臺灣部分扮仙戲中的魁星造形,雖然還是赤發(fā)的裝扮,但沒有「青(淺藍(lán))面」獠牙之相,面孔是一般的裝扮,已經(jīng)不戴面具,而且在演員帽上飾以藍(lán)色球花;而身段動作的單腳跳動、足往後踢,仍然是象徵「魁星踢斗」,登科及第之意。
《魁星》又稱《跳魁星》,在大陸是常演的開場吉慶戲。滿族的《五魁舞》是一種假面舞,又有大、小之分,其中的《小五魁》是由孩童戴面具演出;貴池的儺戲《魁星點斗》,則是戴鐵面獠牙睜開雙眼的面具。
大陸南豐、樂案、廣昌、婺源和萍鄉(xiāng)等縣都有魁星面具,其中以廣昌最流行跳魁星。其面具是以綠色為底,另配有紅、黃、藍(lán)、綠、黑、白、銀七種色塊;面具分成三節(jié),它的下巴是活動的,以一塊紅布作舌,表演者咬住紅布後面的鐵絲,表演時紅布舌會反映到面具上。
參考資料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