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◣意思◥
義參「反唇相稽」。見「反唇相稽」條。
◣典故來源◥
此處所列為「反唇相稽」之典故來源,提供參考。
漢.賈誼〈治安策〉(據(jù)《漢書.卷四八.賈誼傳》引)商君遺禮義,棄仁恩,并心於進取,行之二歲,秦俗日敗。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,家貧子壯則出贅。借父耰1>鉏2>,慮有德色;母取箕帚3>,立而誶語4>。抱哺其子,與公并倨5>;婦姑不相說6>,則反唇而相稽7>。其慈子耆利,不同-者亡幾耳。然并心而赴時,猶曰蹶六國,兼天下。功成求得矣,終不知反廉愧之節(jié),仁義之厚。信并兼之法,遂進取之業(yè),天下大?。槐娧诠?,智欺愚,勇威怯,壯陵衰,其亂至矣。是以大賢起之,威震海內(nèi),德從天下。曩之為秦者,今轉(zhuǎn)而為漢矣。然其遺風余俗,猶尚未改。
〔注解〕(1)耰:音|ㄡ,用來平整田土或擊碎土塊的農(nóng)具。通「櫌」。(2)鉏:音ㄔㄨˊ,翻土、除草的農(nóng)具。。(3)箕帚:音ㄐ| ㄓㄡˇ,掃除塵土的器具。即畚箕與掃帚。(4)誶語:相告、詰問。誶,音ㄙㄨㄟˋ。(5)并倨:并排坐在一起。(6)說:通「悅」,音ㄩㄝˋ。喜悅。(7)稽:計較、責難。
◣典故說明◥
此處所列為「反唇相稽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
「反唇相稽」這個成語是指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、譏斥。典故來源出自漢.賈誼〈治安策〉。賈誼智慧過人,文帝對其才能及建議均十分賞識。他曾上疏言政事,陳述治安的策略,世稱為〈治安策〉,對漢代-有很大影響。賈誼認為,秦朝之所以滅亡,乃在於仁義不施,風俗敗壞。漢初還普遍存在秦朝敗壞的遺風,他舉例說:富人的兒子長大了就分家產(chǎn)自立門戶,窮人的兒子長大了就被招贅住到岳家。父親來借一把鋤地的農(nóng)具,就露出施惠的表情;婆婆來拿個畚箕與掃帚,就在一旁說些斥責的話。媳婦和公公并坐,一點長幼尊卑的次序也沒有;受到婆婆的指責,就馬上回嘴還擊。這些都應該加以改革,用禮義來教化百姓,施行仁義、先王之道,國家才能長治久安。後來「反唇相稽」被用來指受到指責不服氣,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、譏斥。一般通行的語形也作「反唇相譏」。
Fan C-un Xiang Gong
下一篇:眾腋成裘的意思 眾腋成裘的典故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見義敢為的意思 見義敢為的典故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