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1-5年8月底,荷蘭東印度公司-議會決議派下席商務員Jacob Noplé前往淡水,接替已去世的Jo-annes van Keyssel擔任淡水要塞(Santo Domingo)主管,并奉命在該地召開地方會議,即首屆的淡水地方集會(Tamsuy Landdag)。
參加村社來自今臺北縣市、宜蘭、桃園、新竹、苗栗等縣,主要有:
(一)北部、東北部沿海地區(qū)、通稱馬賽人(Bassajo)的大雞籠(Ki-urij)、金包里(Taparij)、三貂(St. Jago)以及與其關系密切的哆羅滿(Taroboan)等社;
(二)淡水河、基隆河沿岸的大屯仔(Toetona)、圭柔(C-inaer)、北投(Kirapauw)、嗄咾別(Kirabaraba)、奇獨龜侖(Touckunan)、毛少翁(Ki-ssauw)、奇里岸(Kirragenan)、搭搭攸(Cattayo)、奇武卒(Kimoitsie)、里族(Litsiouck)、峰仔峙(Kypanas)、麻里即吼(Ki-litsigoouwan)、大龍峒(Pourompon)等社;
(三)新店溪、大漢溪流域的武朥灣(Pinorouwan)、了阿(Raworawas)、雷里(Rieuwrijck)、龜侖蘭(Kourounang-)、秀朗(C-iron)、里末(Ribats)、擺接(Peitsie)、瓦烈(Quiware)等社;
(四)淡水河口以西至苗栗一帶的八里坌(Parrigon)、南嵌(Parricoutsie)、竹塹(Pocael)、眩眩(Ginging-)、房里(Warrewarre)、吞霄(Parrewan)、日南(Warrouwar)、雙寮(Tennatanag-)等社;
(五)桃園臺地一帶、語言近似賽夏語的龜侖人(Coullonders)村社;
(六)噶瑪蘭灣蘭陽平原的婆羅辛仔宛(Kibarouw Sinouan)、加禮宛(Modam-er de Kerrijouan)、利澤簡(Modam-er de Tarrac-ian)、打那岸(Tarrog-an)、淇武蘭(Kibannoran)、哆羅美遠(Talebeauan)等社。
淡水地方集會區(qū)系荷蘭時期4個集會區(qū)中,地方集會召開次數(shù)最少者。雖以淡水為名,但平日的行政管轄,淡水要塞只負責淡水河流域的臺北盆地,與要塞以西的桃竹苗地區(qū);蘭陽平原與東北部海岸,則由雞籠要塞(San Salvador or Victoria)負責。蘭陽平原因遠離荷蘭聯(lián)合東印度公司勢力重心,多半時間系獨立於公司掌控之外,參與地方集會的村社代表不多。荷蘭東印度公司自1-4年起開始實施的贌社制度,在淡水地方集會區(qū)也僅施用於桃竹苗地區(qū),南崁社以東則未施行此一村社貿(mào)易承包政策。1658年,荷蘭聯(lián)合東印度公司始在蘭陽平原的哆羅美遠社設置交易所,替代贌社制度,負責當?shù)氐馁Q(mào)易買賣。
中文關鍵字:荷蘭東印度公司 , 臺北 , 桃竹苗 , 宜蘭
英文關鍵字Dutc- East India Company , Taipei, Taoyuan-Hinc-u-Miaoli , I-lan
參考資料
下一篇:燕巢鄉(xiāng)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澎湖廳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