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梅山斷層包括主斷層梅子坑斷層及支斷層陳厝寮斷層兩部分,是1906年梅山地震造成的地震斷層,走向東北東,震央在三美莊與開元后之間,最大右移量為2.4公尺,是-水平位移量最大的地震斷層,最大垂直位移量為1.8公尺。開元后以東為北側上升,開元后以西為南側上升。斷層自民雄向西可能以潛伏斷層形式延伸至新港附近,而自梅山向東延伸。
由梅山、大埔美及陳厝寮等階地,可以看到梅山斷層通過之證據(jù)。三美莊附近梅山斷層的小崖,已因人為整地而降低為原來的一半,崖高約1公尺。三美莊北方呈東西走向之線型田埂亦為1906年地震時發(fā)生之斷層崖;在梅山斷層與3號公路交會處挖溝發(fā)現(xiàn),斷層兩側的礫石層的垂直落差約1.4公尺。
依微震與重力方法求出其斷層面幾近垂直,在龍坑橋西側約50公尺的斷層露頭,斷層走向為北偏東70度,向南傾斜約68度,屬於正斷層;沿著斷層向西約50公尺處亦有露頭,走向為北偏東78度,向南傾斜約70度。此外,在三美莊東南方約800公尺處亦發(fā)現(xiàn)一斷層露頭,斷層面的走向為北偏東80度,向南傾斜約75度。
龍坑橋西側的斷層露頭現(xiàn)仍存在,野外觀察研判似正移斷層。而梅山階地之直線狀田埂,除由航照上可看出明顯錯移、兩側些微高差仍可辨視出來之外,田埂為北偏東80度走向,現(xiàn)今約1公尺高,北側較高,南側較低。從震測剖面觀察,開元后與中坑之間地層錯動相當明顯,影響區(qū)域廣達750公尺;中坑以西則落差量減小且斷層帶寬度縮減。顯示走向滑移斷層特有的開花狀構造,證實斷層往西潛伏至地下的可能。
開挖剖面所見巖層走向偏轉的現(xiàn)象,推測可能受到右移剪應力的作用;由泥巖中的擦痕研判,活動應不只一次。重力資料亦可推斷梅山斷層在1906年大地震前已活動多次。以測量分析,梅山地區(qū)仍持續(xù)變形中。此區(qū)域之梅山斷層、九芎坑斷層與觸口斷層皆屬於第一類活動斷層,預期將來發(fā)生地震之機率相當高。
中文關鍵字:梅山地震 , 活動斷層 , 花狀構造
英文關鍵字Meis-an eart-quake , active fault , flower structure
參考資料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