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竹子為主要創(chuàng)作材料的工藝品。臺灣竹材資源豐富,不但往昔生活中與竹有緊密聯(lián)系,大量使用竹編器、竹家具、燒化竹制金銀紙祭祀天地神靈,用竹筊盃求神問卜,以竹搭的腳手架(即鷹架)協(xié)助興建高樓大廈,更因政府有關部門對竹之栽培與利用加工技術大力研究、推廣,竹材與竹制品在臺灣經(jīng)濟高度發(fā)展過程中,曾是重要輸出手工業(yè)品之一,如工程制圖用比例尺(其三角心軸是以竹材膠合而成)的產(chǎn)量及輸出曾占全世界之90%以上?! ≡跐h人入墾之前,世居臺灣的原住民族,已熟用竹、木混合搭建祖靈屋、集會所、主屋、谷倉和了望臺等,漁撈的筌籠簍籃幾乎全是竹制,搬運貯藏的背籃、籩盤及盔甲、雨被等之屬亦多竹藤編成,其螺旋編法是南島語系民族的工藝特色;口簧琴、鼻笛和弓琴等竹制樂器,更被視為民族音樂學的瑰寶?! ∫灾裰瞥傻墓に嚻?,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頗廣,如文具中的毛筆、排筆筆桿、紙卷簾,笛子、洞簫、笙、竹節(jié)拍、響板、竹琴等傳統(tǒng)樂器;童年玩具的竹蜻蜓、水槍、風箏、風雷;個人用品的耳扒子、竹抓背,娛樂的鴿笭、竹麻將牌;農(nóng)家使用的竹笠、扁擔、牛擔、牛嘴摟、各式竹籃、米篩、采茶籠、焙簍、籮筐、簸箕、畚斗、香蕉簍、秧披、戽斗、竹耙;漁釣的釣竿、魚筌、魚籠、魚苗簍;理家所用的竹竿、竹梯、竹扇、竹掃帚、烘火籠、籠層、漏杓、飯籬、飯匙、筷子、竹簽竹叉、茶盤;起居用的竹床、竹桌、椅、櫥、凳、椅轎、乳母椅、搖籃;拜拜或回娘家時所提的燒金籃、謝籃、檳榔籃、面線籃;婚嫁娶親時的炮籃、媒人籃、囍字篩、摺扇、姓氏燈、五畜興旺燈、竹青等;這些器具文物不僅稱手好用、經(jīng)濟實用,更隱含自然材質(zhì)的親和、健康而不矯情虛飾、飽滿且富機能性、尺度合宜、敬天惜物的傳統(tǒng)社會文化脈絡及美感意識?! 【凸に嚰夹g來說,竹制的起居家具被歸類為「竹粗工」,是相對於以細竹篾編織的「竹細工」而言。竹制家具的制作方法是漢人文化圈所獨有的技術,特點在竹稈鑿卯、烤彎及包榫套接、竹釘插梢等特殊工法和工序,接合非常牢靠,為東南亞、日本所無的傳統(tǒng)技術;曾令歐洲來東方考察工藝制作的工藝家,大表驚嘆和贊賞?! 【C觀臺灣當代竹藝的成就,大體而言,竹編器方面表現(xiàn)最為亮麗,名家輩出,已超越清代、日治時期的技術水準、平庸風格和形制格局,涂裝染色更為多樣、堅牢。竹刻方面走出仿古筆筒、臂擱、扇骨或文字對聯(lián)的陳舊創(chuàng)意,有意突破形式上的對仗、工整及竹材本身條狀的限制,因得新刀具的幫助,表現(xiàn)得更自在寫意,內(nèi)容題材也不僅限於文人趣味,呈現(xiàn)更多地方文學、民俗及宗教的意涵。值得觀察和期待的是籃胎漆器,雖然技法需兼及竹編和漆藝兩類,以致難度高、從事者甚少,但緣於傳統(tǒng)形制的束縛最低、表現(xiàn)力強的優(yōu)勢,可以海闊天空的創(chuàng)作,將增添臺灣竹藝天地的新貌?! 鹘y(tǒng)的民間手工藝日漸式微、失落,一方面需進行紀錄、保存,設博物館整理收藏,如南投縣竹藝博物館、臺中縣編織工藝館、彰化縣鹿港民俗文物館、臺北市北投文物館等都積極從事,進而加以展示、研究、教育、推廣;另一方面,透過國家文化政策和獎助、學校正式教學的機制,鼓勵傳習、創(chuàng)新、提升美學的層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