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治初期,因唐山師父來臺人數(shù)驟減的關(guān)系,正好激發(fā)本地杰出青年在一種自學的情形下,逐漸成為臺灣第一批土生土長的民間畫師。這些畫師中現(xiàn)今較知名匯的有,1890年出生的鹿港郭新林、1891年出生於臺南府城的潘春源、1898年出生的臺南縣柳德裕,及1900年出生於臺南的陳玉峰等若干人。自1920年代起上述這些畫師即開始頭入?yún)⑴c本地寺廟畫作之制作,形成20、30 年代臺灣寺廟名匠輩出之高峰期,至1940年代前期,因日本殖民政府開始實行強硬的「皇民化運動」、「政廳改造運動」、「鋤佛運動」等文化緊縮政策,導致本地匠師的沉寂。戰(zhàn)後1960、70年代,如臺南府城的潘春源及陳玉峰即為一例,他們的作品,嚴然成為今日臺灣文化資產(chǎn)上極為珍貴的畫作。
臺南潭頂方宅,為一正身五間起,室仔三間起的建筑,民國元年~5年間建造完成。室仔屋頂分兩段,屋銷及鵝頭高大,前段鵝頭作土型後段作水型,棟架為穿斗式,中柱兩側(cè)為對稱配置,隔間板堵施有彩繪。正身為出屐起,臺度洗石子作龜殼紋,棟架亦為穿斗式,室內(nèi)陽坡甚短卻配置三架,陰坡較長僅配二架,形成前密後疏的配比,三架瓜柱尤其明顯,構(gòu)架形式頗為特殊。每架皆出關(guān)刀拱及雞舌,中柱則出鯉魚拱。隔間板堵繪飛禽花草,畫工灑脫俐落,姿態(tài)生動,有柳希真、柳德裕落款。
參考資料
【府城民間傳統(tǒng)畫師專輯】蕭瓊?cè)?,臺南:臺南市政府 , 1996【臺南歷史散步:歷史、古城、寺廟、民俗(上)、(下)】黃靜宜、王明雪,臺北:遠流出版公司 ,1995【臺灣鄉(xiāng)土藝術(shù)導賞教學手冊】郭博州,國立臺灣藝術(shù)教育館 , 91年【臺灣的古蹟-南臺灣】王奕期 /吳漢恩,遠足文化 , 94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