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常識詞典網(wǎng) , 一個專業(yè)的常識知識學習網(wǎng)站!
[ Ctrl + D 鍵 ]收藏本站
為臺灣原住民的服裝款式,由兩條窄幅長條形的麻布衣料拼縫成無領的長衣或背心,可分為有袖與無袖兩種,天冷時則加披由二塊至三塊,窄幅織布作成的披肩保暖。
(二)制作
方衣制作方式是將兩片長形的布的長邊,逢縫合至布長的一半,對折後使縫合的半邊作為背部,未縫合處作為前襟。左右兩側則縫合至腋下,留出袖口,使雙手得以自內穿出。主要衣料有麻、毛或棉。其中毛和棉的衣料是原住民與外界接觸後交換而來,而織出這些布的機器,被稱為"水平背帶織布機",亦有用交易來的棉布直接剪裁制成的方衣。
(三)形式與色系
以傳統(tǒng)的泰雅族為例,方衣在形式上主要有長衣,短衣,搭配的披肩,胸兜,套袖,群子,護腿,兜擋布等?,F(xiàn)存方衣品藏品中,跟據(jù)服飾的基調,可以區(qū)分為三大主色系,分別為黑色系,紅色系與白色系,這些主要色系之外,尚間以黃、綠、藍、紫、橙桃紅等色彩。
(四)紋飾
原住民在極簡單形制的方衣上,以色彩和紋飾創(chuàng)造出多樣的變化,而這些方衣服飾上特殊的色彩和紋飾,經(jīng)由類比區(qū)別,可供後人進一步了解其服飾與族群文化之間的關系。
以泰雅族為例,雖同為一族,由於族群散居各縣山區(qū),依色彩、紋飾及款式,也有所不同,從現(xiàn)存的文獻及服裝款式中,可分類出七大系統(tǒng),包括
宜蘭大同、臺北烏來、桃園復興、新竹尖石的 曲尺群、大科崁群
苗栗泰安的大湖群、北勢溪,及臺中和平的北勢群、南勢群
南投仁愛的霧社群
南投仁愛的馬利巴群
宜蘭南澳到臺中和平的沙拉茂群或南澳群
花蓮秀林的太魯閣群
花蓮卓溪、萬榮的木瓜群
(五)穿著場合
方衣的樣飾與色彩依場合或階級,如工作或訪親,狩獵或慶典儀式,有所不同。又根據(jù)使用材料、織法及紋樣裝飾,也有不同名稱。
如泰雅族的盛裝是貝珠長衣,其形制與長衣類似??椃ㄌ厥鈨H於特殊場合中穿戴,是由貝珠穿之而成珠衣,稱為「織貝」,并以白或紅布為底,在胸部和背部織成幾何花紋,圖案簡單而色彩鮮艷。這也是泰雅族的特有物,可當聘禮、貨幣或報酬之用。
賽夏族人在日常工作時,多穿著麻布原色或素色的長衣。賽夏族的全套盛裝為長衣外加短上衣、內著胸衣、綁腳,女性則多著腰裙,裝飾華麗。善獵的勇士在盛裝時,可戴外包白色熊皮胸毛、鑲華麗珠子、鏡子等裝飾的藤帽。
參考資料
快搜